痰瘀、溼熱積於肝 易造成脂肪肝
台灣新生報 – 2014年3月25日
脂肪肝在中醫屬於「積證」、「痞滿」、「脅痛」範疇。中醫師余雅雯表示,脂肪肝患者常見「痰瘀」症候,身體溼熱明顯,代謝廢物易累積在肝。生活中應注意避免過量高脂肪及高糖分的攝取。另可配合茶飲方幫助保養。
余雅雯表示,脂肪肝是肝脾經絡氣血運化有問題而造成痰瘀,另生活緊張肝失疏泄,影響脾運化水濕功能障礙,平時又過食肥甘滋生濕熱,日久痰濁血瘀等代謝廢物,便會逐漸沉積在肝,平時沒有太嚴重的不適症狀,頂多自覺右上腹悶精神,較疲倦等。
醫師提醒,預防之道應注意規律運動,促進新陳代謝,避免肥胖。當BMI值超過30,肝包油的機率高達八成五。只要減重10%就有顯著療效。且最好每半年要超音波追蹤檢查。並避免酗酒、熬夜等不良生活習慣。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。另外可搭配一些中藥材,幫助降低血脂,如山楂、荷葉、決明子、何首烏可煎煮茶飲,做為平時保養。
脂肪肝有年輕化傾向。余雅雯表示,許多人以為脂肪肝是經常應酬,體型發胖的中老年族群的專利,其實門診中不少年輕族群,由於不當的飲食生活習慣也會導致這類問題的發生。
余醫師指出,門診中一名年輕女患者體型中等,在一次健康檢查中發現自己有脂肪肝,她心裡很疑惑,認為自己平時奉行少脂肪飲食,又留意自己身材不讓它發胖,為何年紀輕輕就有這個問題?仔細問診才發現她平時嗜吃冰飲,三餐飯後必來一杯坊間茶飲,又少運動;當食物中醣分含量過高時,會被肝臟直接代謝成脂肪。
余醫師表示,除了飲食因素,長期酗酒、濫用藥物、有糖尿病史,甚至過度減肥致營養不良,體內脂肪轉成熱量,同時釋放出脂肪酸堆積在肝臟,也會使脂肪肝惡化,如果長期置之不理,將來有可能造成肝指數升高的脂肪肝炎,甚至肝硬化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